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漫長的一周 / 3d printer debug 之旅

[漫長的一周]3d printer debug 之旅


這週總共只印了這些物件,依照先後順序是由高往低
越印到後面,越早面對失敗

這一週預計要印四個桌腳,沒想到一個僅耗時四小時的桌腳,四個居然印了一整周,而且只有一個是完成的。閃鑄的機器自從去年十二月買來,不太需要操煩,然而這個禮拜真的讓我徹底的抓狂。
Air Printing/空噴的起因,基本上可以分為幾大類。

當材料噴出之後出現這樣層次分明的狀態
通常意味著,材料擠出料量已經不同
明顯的,下半部的塑料飽和,上半部營養不良
象徵著,進料機構即將出問題/輸出逐步下滑
第一類:材料
從粗心到無心,入門到高階會犯的錯,依序的可能為:
(1) 材料用罄 > (2) 材料打結 > (3) 材料內部纏太緊,增加抽取阻力
當步進馬達開始擠不出料的時候,人生準備重來
這次的測試,第一次發現廠商在最初編綑塑料時,可能是因為機器操作不當或是扭力失控,讓一些料在內圈時被綑綁或拉扯的太用力,導致塑料深陷在其他周圍的塑料中,必須用更多的力氣來拉>超出進料機構最大扭力! 


第二類:噴嘴
順利的狀態下,塑料透過進料齒輪的帶動(往下),只要喉管那段提供足夠的溫度與滑順度,基本上進料齒輪配上步進馬達的扭力,是有足夠的力量將塑料往下推送。
然而,當噴嘴堵住而變小時,喉管內的壓力會相對變大,於是進料齒輪必須負擔/對抗更大的扭力,久而久之齒輪就會卡死,或是齒輪將塑料刨出一個缺口,造成塑料無法送出的狀態。 
以閃鑄 MK8 採用的 0.40mm 噴嘴為例,噴嘴的清潔建議使用0.30 mm的鑽頭,請順著方向進退,以免擴孔。
通常把噴頭拆下之後,會看到鐵氟龍管裡殘留的一節料


如果是累積很久的料,就會增加管壁的厚度
減少管徑內的流量>增加塑料流動阻力與馬達負載


設定過高的溫度(超過220度)也會加速鐵氟龍管的耗損
並減低自滑性


最害怕就是鐵氟龍管已經破裂,部分的料會沾附在喉管內
造成持續性的出料不順



第三類:進料齒輪
這是本次遇到的主因。在多重交叉測試,先後改善並排除塑料與齒輪的因素之後,發現即便在幾近沒有阻力的情況下,馬達的輸出還是無法順利推動塑料。直到動手親自測試步進馬達的扭力之後,才驚覺馬達的扭力如此微弱,於是很快的測試了馬達本體與電路的部分沒有故障之後,很快的把問題鎖定在控制步進馬達的晶片上。



本次壞的是五個裡面最左邊的那顆(控制一號噴頭)
目前搶修的辦法是將閒置的第二顆(零號噴頭)控制器與它對換
重新測試之後,扭力果然回來了!


第四類:馬達線路
步進馬達需要四條線來傳遞正確的運轉方式(速度、方向、扭力)。千萬要注意每條線的順暢,機器用久了常常會忽略掉線路的問題,最常見的是X方向(右側)的 EndStop,再來是馬達上的排線。請愛用三用電表來測試迴路是否正常!
因為運作頻繁的關係,面對機器右側的X軸馬達線路
是這種機型中,馬達線路最容易壞掉的地方
畫面中可以見到,系統是製作成可拆拔的接頭
這也是為何,買台機器都會附上一條替換的 4 PIN 排線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數位洞穴|Digital Grotesque. Printing Architecture

Digital Grotesque . Printing Architecture
數位洞穴|列印方式生成的建築空間

www.digital-grotesque.com/


Digital Grotesque 數位洞穴(註:Grotesque《源自義大利語"洞穴(的畫)"的意思;指常出現在洞穴中以怪獸為題材的畫》)是第一次完全身臨其境、 實體的、 人體尺度的封閉結構,完全是以 3D 列印的技術所生成。這個結構的測量面積為16 平方米,(向量的世界裡,參數是可以不停細化直到逼近硬體的極限)這作品的細部是以人類可以感知的範圍,作為精細度的標準。這樣結構的每一個面,都是由自訂設計的演算法所演算而成。 
前往 digital-grotesque.com 可以獲得更進一步的說明。
數位洞穴這個專案,是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urich)的電腦輔助建築設計(CAAD)研究小組所發展。其中所有的構件都是由 voxeljet AG 所列印生產。數位洞穴的第一個區塊將會由FRAC中心為其永久收藏。
Digital Grotesque is the first fully immersive, solid, human-scale, enclosed structure that is entirely 3D printed out of sand. This structure, measuring 16 square meters, is materialized with details at the threshold of human perception. Every aspect of this architecture is composed by custom-designed algorithms. Please visit digital-grotesque.com for a further description. Research for the Digital Grotesque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hair for CAAD at 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TH) in Zurich. All components were printed by voxeljet AG. The first part of Digital Grotesque is a commission by FRAC Centre for its permanent collection.

www.digital-grotesque.com

www.digital-grotesque.com

www.digital-grotesque.com

www.digital-grotesque.com

www.digital-grotesque.com

/www.digital-grotesque.com

Partners and Sponsors:
• Chair for CAAD, Prof. Hovestadt, ETH Zurich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ETH Zurich
• voxeljet AG
• FRAC Centre
• Strobel Quarzsand GmbH
• Pro Helvetia Achitects: Michael Hansmeyer, Benjamin Dillenburger

Fabrication Team:
Maria Smigielska, Miro Eichelberger, Yuko Ishizu, Jeanne Wellinger, Tihomir Janjusevic, Nicolás Miranda Turu, Evi Xexaki, Akihiko Tanigaito


Video & Photo:
Demetris Shammas, Achilleas Xydis

Music:
"Flicker" by Origamibiro (origamibiro.com)

ANISH KAPOOR

Official Website : http://anishkapoor.com/


Sir Anish Kapoor,出生於印度孟買的設計師/雕塑家,早年就搬遷到英國,並接受高等的藝術教育,有許多豐富的創作。
1990年,他代表英國在 XLIV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並陸續有多件大型公共藝術的創作與建築工程。
例如 2010年以色列博物館的作品"顛倒世界",以及2012年倫敦奧運的ArcelorMittal Orbit。
Turning the World Upside Down, Israel Museum, 2010

ArcelorMittal Orbit, London Olympic Park, 2012
網誌分享:奧運在英國

近期的作品是研究混凝土材料與擠出裝置的應用,來生產出許多有趣的空間單元。
Between Shit and Architecture, 2011


Concrete Room

Popular Posts